查看原文
其他

出家=走投无路?你看过的电影骗了你

禅者Changer 2020-08-25

出家人被社会误解

如今在社会上很多人对出家人特别轻视,在他们的眼中,出家人都是因为人生不得意受到各种打击或是生活上走投无路,才选择逃避现实出家为僧这条灰色道路。

这些误解,完全是社会舆论错误引导等原因导致。

比如宗教刚刚开放时,中国有几部比较出名的电影演出家人,说他们在走投无路时被迫出家,还有其他传媒也这样宣传。

——敬摘录《佛教科学论》

在我看过的影视节目里,基本上没有很成功的人士出家,很多人都是因为遇到挫折、万念俱灰而出家的。当然,人们对出家有这样的误解,一方面有历史原因,一方面也有社会文化的影响。

——敬摘录《普贤行愿品释》

解开对出家人的误会

曹德旺曾不顾家人反对,一度执意出家。直到他信任的一位大师说,曹今生无出家之缘,他才放弃这个念头。届时,他捐赠人民币已超110亿元。

点击链接亿万富翁曹德旺:不让我出家当和尚,那我捐112亿!

出家之功德

从出世间的功德来讲,在佛法经论中有许多圣教的证明。

如《阿难出家空经》云:“若发愿出家,向寂静处跨一步之功德,已胜过诸三千界众生,于数劫中布施妻子儿女之福德。”

从世间法的角度来讲,披上袈裟也是最难得的,世间上各种再昂贵的金银财宝也没有任何一样比得上它。

清朝的君主顺治皇帝也说过:“世间最贵者,莫若舍俗出家。”又说:“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最难。

——敬摘录《代帝王也恭敬出家人》

出家尽报父母恩

一般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成家立业,但要从报恩的角度来说,则是出家后更能报答父母的恩德。

世间上的普通人,一生都忙碌于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当中,根本抽不出时间来为父母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即使少数人发孝心想为父母做一些善事,但因为不明因果善恶取舍,烦恼业力深重,不仅报不了父母的深恩于万一,反而以自己的愚痴和恶劣行,为父母造下了许许多多的罪业,何况现在世间上的很多人根本不恭敬孝顺父母,甚至还经常打骂、凌辱父母。

怎样才能报得了父母的恩德呢?

以佛经的道理,只有出家后精进于佛法的闻思修行,证得解脱的佛果,这样才能究竟报答父母的恩德因为得到佛果后,自己方有最大的能力帮助父母及无数的众生从轮回苦海中解脱,这才是真正的孝顺父母。

如果一个人出家得道,他在家的父母能由此得到很大的功德和利益,所谓:“一人成道,九祖超生。”

就是说一个人出家修行证得道果后,非但他今生的父母而且他往世九代的祖先和父母都会因此而往生到善趣享受无边快乐。

比如,唐朝福州玄沙院宗一禅师,俗姓谢,他的父亲捕鱼为生,不幸掉到水里淹死了,宗一禅师因此出家,来报答父亲养育的恩德。

有一天他正出去参访时,擦伤脚流出了血,他因此而豁然大悟。

后来有一天晚上忽然梦见父亲来相谢说:“因你出家明心见性的功德的拔荐,我已得生天,所以来通报你这个好消息。”

——敬摘录《出家修行》

帝王将相亦学佛

从古以来的历史显示,社会对出家人的评价都非常高。实际上,出家人是我们整个社会和国土的庄严,舍弃世俗获得出家身份,这是世界上任何昂贵的珍宝都不能相比的。

1.梁武帝

南北朝时南朝的梁武帝,虔诚事佛,以佛法治国,并拜法云、云光、宝志三大高僧为师。

他的皇后虽然美丽,却嫉妒心强,又诽谤三宝,年轻时即死去,堕为巨蟒,托梦给梁武帝请求超度,因此梁武帝依据佛经著成十卷忏法,俗称《梁皇宝忏》这种梁皇忏法直至今天仍盛行不衰。

又在造完水陆大斋的仪轨后,梁武帝手捧仪轨跪在佛前,极其虔诚地祈祷:若仪轨合乎圣理,则使佛前灯火不点自明,否则灯火仍旧黑暗。

说完拜下,刹那灯火通明。又梁武帝在惠约禅师前受了菩萨戒,当时向禅师顶礼时,请禅师向外保密,于是禅师也合掌入于净瓶中,后又化为五彩云朵而出,禅师也请武帝向外保密。

梁武帝坚持日中一食,并从大乘菩萨戒出发,发心断除酒肉,诏示全国僧人都断肉食素,使素食成为流传至今的汉地佛教一大优秀传统。

2.隋文帝

隋文帝小时由智仙神尼扶养长大,后在南京栖霞山造塔回向智仙神尼,塔中铭文说:“菩萨戒佛弟子大隋皇帝坚,敬白十方一切三宝……”

同时在全国各地落成了三十多座佛塔,各地都有瑞应奏闻,隋文帝感慨地说:“佛法重兴,立舍利塔,必有感应。”

隋文帝因为喜好佛法,又好食麻豆,故曾称恍然若觉前身是出家人。

3.唐高宗、唐肃宗

二十多岁登上皇位的唐高宗自小便受菩萨戒,与其父亲唐太宗一样推动佛教事业,礼敬玄奘法师等有道高僧,并经过辩论后,决定出家人不用顶礼国君。

唐肃宗在登基初,即请一百多位出家人,在行宫朝夕诵经,祈祷国泰民安。乾元年中诏请密宗大师不空,于内宫建道场修护摩法,为皇帝授转轮王七宝灌顶,并诏令天下各州郡建立放生池,共建有81所。

4.唐宣宗

中唐时的唐宣宗在登位前也曾出家多年,明太祖朱元璋起义前也做了八年的沙弥,朱元璋的嫡孙建文帝登位后,因被其叔父夺去皇位,而出家直至命终。

如此事例俯拾皆是,恐繁不录。

就民族文化交流史来看,出家人对人类社会就写下了不可磨灭光辉灿烂的众多篇章。

比如中国与印度的文化交流史上,唐代的玄奘法师,在印度求学时曾受到了当时全印度各国上下的尊敬。鲁迅先生也赞叹玄奘法师为中国历史上堪称“民族脊梁”的优秀杰出人物。

——敬摘录《帝王将相亦学佛》

僧人的追逐

以前的同学见到我之后,也经常向我打探:是不是走投无路才想到出家的呢?

对这样的误解,我早已司空见惯。这世上有那么多真正走投无路的人,可有几个会因此而真的出家呢?

这世上又有那么多行正智高的卓绝之士,有几人又心甘情愿在碌碌人世浊流中了此一生呢?

对世人的浅薄与愚昧,我不禁心生悲悯、感叹不已。

——敬摘录《启航》

出家人出家的目的,并不像世间上一般的人,只是为了追求满足此生此世的一些蝇头小利,而是为了解决人生最重大的事情。

就像明代憨山大师在《梦游集》中所说:“从上古人出家本为生死大事”。

所以世间许多人根本不理解出家这种行为,更不懂得出家学佛修行是一件有巨大功德和利益的大事。

他们是一味地贪着,就像无知小儿游戏造土房一样,以为在家人过的生活是多么的好,而出家人则是很可怜的。

——敬摘录《佛教科学论》

【禅者Changer】说:

世人对佛教僧侣的误会不可谓不深。

然而,在缅甸,所有男子一生必须出家一次,少则一个星期,多则终生为僧。

1997年,65岁的稻盛和夫曾在日本京都的圆福寺剃度出家,法名“大和”,并且“发现了过去未见过的新的世界”……

出家,是为了彻悟宇宙人生诸法实相、了脱生死,而非消极避世、逃避现实。

弘一法师在出家前给他日本妻子的信中这样写道:“做这样的决定,非我寡情薄义,为了那更永远、更艰难的佛道历程,我必须放下一切。我放下了你,也放下了在世间累积的声名与财富。这些都是过眼云烟,不值得留恋的。”

出家不是无情,而是出于对生命的终极探求、对一切有情最为深沉的大爱。他并非传言中西湖之畔那个决绝、冷酷、看破红尘、心如死灰的僧人。

相反,在人生最为绚烂的时候选择出离,割舍世间至爱、放下万般享受而遁入空门清苦修行,去追究生命的来源、宇宙的根本,需要非凡的勇气和魄力。这就是为什么莲池大师会在《竹窗随笔》中这样说,“先德有言,出家者,大丈夫之事,非将相之所能为也。”

正是这样被赵朴初先生评价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的弘一法师,写出了学佛大众耳熟能详的《三宝歌》。歌中这样礼赞道:“依净律仪,成妙和合,灵山遗芳型;修行证果,弘法利世,焰绩佛灯明,三乘圣贤何济济!南无僧伽耶!”

出家人上求菩提,下化众生,弘扬正法,续佛慧命。他们是照世的明灯,是渡人的舟楫,是庇护有情的大树……

如果我们没有福报,我们将无法认识到僧宝的功德。让我们诚敬而平等地皈依、礼敬、供养一切僧众!

编辑|蓝莲花 小水 薏妃

审稿 | 索影 阿甘 燕芳 薏妃 宋太阳 妙灵

来源|江西黄龙禅寺

5月9-15日四川德阳【爱我中华养生营】报名啦!给身体一次疗愈的机会

气血不足脸色差, 喝碗素食五红汤

素食带来洪荒之力,你想不到的奥运冠军居然都是吃素的!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禅者Changer】微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